![]()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10931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人参12g 麦冬12g 五味子9g 黄芪20g 白芍15g 桂枝9g 桑枝24g 忍冬藤30g 生地15g
生脉散是益气养阴的代表方剂,有益心气、养血脉之功,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旨在调以甘药,用参、芪补益正气,配白芍、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以护阴血助营气,佐以桂枝以通心阳,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和血、调养筋脉、调营和卫、祛邪除痹之功。
临床尚可选用生脉散合白虎加桂枝汤。
6.燥伤阴津
症状:关节肌肉疼痛拘急,甚或畸形肌萎,皮肤干燥瘙痒,或麻木不仁,口鼻咽干燥,两目干涩,大便干结,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或干咳,胸痛,或干呕,舌质红瘦或红绛而干,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分析:患者先天禀赋不足,阴津匮乏,或木形、火形之体,感受燥邪,燥伤津液,累及阴精,津伤阴虚,外不能滋濡四肢百骸、筋骨皮肉,则关节肌肉疼痛拘挛,甚而变形;皮肤干涩,麻木不仁;九窍失濡则口鼻咽干燥,两目干涩无泪,大便干结。内不能滋濡脏腑;且阴虚而生内热,阴虚内热相扰脏腑,而见干咳,心烦,干呕,胸痛,便结等。潮热盗汗,舌脉均为燥邪所伤,阴虚内热之象。
本证常见于风湿病之燥痹、热痹等病,
本证应同风湿病中热毒痹阻证,阴虚内热证相鉴别,本证以燥邪伤津肢体肌肤、九窍干燥为特征,属虚实挟杂证候。热毒痹阻证则毒热之象,如高热神昏等;阴虚内热则以长期低热,关节烦痛为主,属正虚为主的证候。
治法:滋阴润燥,养脏通络。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30g 沙参12g 麦冬9g 当归15g 枸杞子12g 川楝子9g 桑枝30g 地骨皮9g
方中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血以补肝肾、清虚热;以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配合君药,滋阴润燥以柔肝;复有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伍以桑枝、地骨皮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