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正虚痹的辨证论治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10932

邪恋,四肢百骸失养,而致关节肌肉痛无力,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肌肉萎缩等;气虚可见少气乏力,心悸自汗;血虚可见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本证多见于风湿病中晚期,如历节风、痹、皮痹、脉痹、脾痹等病久不愈者。

本证要与风湿病中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证候相鉴别。均属于风湿病日久不愈,正气受损,脏腑功能衰退,故临床皆有正虚表现。但本证为痹病日久,气血亏虚,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痛无力、少气乏力、心悸头晕等气血不足之象;气阴两虚者,可见骨节疼痛、僵硬变形、形体瘦弱、低热等气虚兼阴虚发热之症;气虚血瘀则是因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血行瘀滞,故除有气虚表现外,还可见到血瘀的表现,如肌肉关节刺痛,或局部有硬结、瘀斑;脾肾阳虚者,不能温养肢体,故见畏寒肢冷、皮肤不仁等表现。

治法:益气养血,活络祛邪。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g  桑寄生30g  党参12g  茯苓12g  生地15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2g  防风12g  杜仲15g  牛膝15g  细辛3g  桂枝9g

本方用党参、茯苓、甘草、地黄、川芎、当归、白芍寓八珍汤之意,益气补血以扶正;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配以杜仲、牛膝、桑寄生既能补肝肾以壮气血生化之源,又可壮筋骨以除顽痹;细辛、桂心发散风寒,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之功。

临床尚可选用三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5.气阴两虚

症状:关节肌肉楚疼痛,抬举无力,局部肿胀、僵硬、变形,甚则筋肉挛缩,不能屈伸,皮肤不仁或呈板样无泽,或见皮肤结节瘀斑。伴形体瘦弱,面浮红,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汗出,眼鼻干燥,口干不欲饮,舌胖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无力。

分析:风湿病久治不愈,迁延日久,易致气阴两虚;或年老体弱、饮食失调日久,素体气阴两虚而感受风寒湿邪。气阴两虚则肌肤筋骨关节失于濡养,病邪留恋,闭阻经脉,深伏关节,故关节疼痛、肿胀;气阴亏损益甚,邪气稽留益深,以致关节变形、僵硬,甚则筋肉挛缩,不能屈伸;气虚则心悸气短汗出;气虚失运,生化乏源,气阴更亏,则见形体瘦弱,倦怠乏力,肌肤酸楚或不仁,眼鼻干燥,口干不欲饮等症;皮肤结节、瘀斑乃气虚血瘀之故;面浮红,舌胖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均为气阴两虚之证。

气阴两虚证可见于因筋痹、脉痹、骨痹久治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脏腑所致的肝痹、心痹、肾痹。也常见于燥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