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9238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2g 独活12g 秦艽12g 海风藤30g 桂枝9g 桑枝20g 细辛3g 苍术12g 乳香9g 木香12g 川芎12g 当归15g 甘草6g
方用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祛风宣痹;桂枝、细辛、苍术温经通阳,散寒除湿;乳香、木香、川芎、当归理气活血;桑枝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痛甚加威灵仙、防己;风偏胜者加防风;寒胜者加附子;湿胜者加防己、薏苡仁、萆。
临床尚可选用海桐皮汤(《圣济总录》)。
7.风热痹阻
症状:发病急骤,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局部灼热红肿,肌肤可见红斑或结节,痛不可触,遇热则重,得冷稍舒,关节屈伸不利。伴汗出、恶风、发热、口渴、唇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发病急骤,关节肌肉红肿灼热呈游走性疼痛,为该证诊断要点。
分析:风热均为阳邪,开泄腠理,善行数变,故其为病,发病急骤,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阳热之邪郁阻经络,内壅筋骨关节肌肉,气血失和,故肌肤红斑或皮下结节,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风邪入侵,营卫不和,而见恶风、汗出、发热、全身不适。若病势轻浅,病程较短,治疗得当,则表邪得散,风祛热清,诸证可愈。反之缠绵,愈则又发,并可转为心痹。
本证可见于热痹、心痹、脉痹等邪实痹病的初发期或急性期。
本证要与风湿病中常见的热毒痹阻、湿热痹阻、阴虚内热、寒热错杂相鉴别。虽然都可出现关节肌肉肿痛,且伴热象,但因病机不同,又都具有各证的特点:本证游走性疼痛,多伴风热表证之象;热毒痹阻则有壮热烦渴,甚则昏谵,紫红色斑疹等热毒之象;湿热痹阻虽可见关节红肿热痛,但无全身或局部热毒的症状;瘀热痹阻伴有瘀血之象,如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手足瘀斑,舌紫暗或有瘀斑;阴虚内热为虚热证候,不难与之鉴别;寒热错杂可见身热畏寒,关节肌肉疼痛但触之不热等特征性表现。
治法:清热疏风,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羌活15g 防风12g 白芷12g 当归12g 白芍15g 生地12g 川芎12g 生石膏30g 知母12g 黄芩9g 地龙9g 莶草30g 白术9g 甘草6g
本方清热疏风,活血通络。方用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祛风宣痹;当归、白芍、生地、川芎养血和营,即治风先治血之意;生石膏、知母、黄芩、生地清热凉血,配地龙、莶草以清热通络;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诸药。内清外疏并用,风热之邪自解。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