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辨证论治邪实痹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9233

体沉重,小便不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缓或濡缓。

分析:由于素体虚弱,或饮食起居失宜,或冒风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入肌体,闭阻经络、关节而致本证。“风则伤卫,湿流关节,风湿相搏,两邪乱经,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为风在表;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外搏也。”(《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侵袭则痛无定处;湿性重着、粘滞,湿邪侵袭则肿胀重着,肢体沉重;风湿相搏,痹阻气血,经络失和,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浮缓为风邪之征;舌苔腻、脉濡缓为湿邪之象。

本证常见于行痹、着痹、皮痹、肌痹、历节、脉痹等。

本证与风湿病中常见的风寒痹阻证、寒湿痹阻证、风寒湿痹阻证等,虽均可见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等症,但风寒、寒湿、风寒湿等痹阻证均具有寒邪致病的特点,如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疼痛遇寒加剧,得热则舒等。本证则不见寒邪致病的特征,为风湿之邪入侵肌肉、经络、关节所致,其肌肉、关节疼痛,多见肿胀、重着为主。本证与营卫不和证,虽皆可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等表卫症状,但本证痹痛较甚,表证可有可无,有亦较轻;营卫不和证则恶风、汗出、头痛、项强、发热等症突出。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5g  独活15g  防风15g  藁本12g  川芎12g  蔓荆子9g  炙甘草6g  青风藤15g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主药,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防风、藁本发汗止痛,祛肌表风湿为辅药;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升散在上的风湿而止头痛;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尚可选用苏羌达表汤(《重订伤寒论》)、蠲痹汤(《医学心悟》)。

2.风寒痹阻

症状: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黯红,舌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缓或浮。

分析: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风性善行而数变,故风寒之邪侵袭肌体,闭阻关节,凝滞气血,阻遏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见肢体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痛无定处;寒既属阴,消伐阳气,故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恶风畏寒;遇寒则血脉凝涩,故痛剧,得热则气血流畅,故痛减;舌苔薄白属寒,舌质淡红或黯红,脉弦紧或弦缓为风寒之征,脉浮为邪气外侵之象。

本证常见于行痹、痛痹、历节等。

本证与风湿病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