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7/31 浏览次数:8680
痰浊瘀血致痹的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闭塞“不通”,在宣通法则指导下施治,使痰浊瘀血消除,经络通畅,临床要根据寒热、虚实、兼夹施治,风胜者用辛散祛风,化痰祛瘀;湿胜者除湿通利,化痰祛瘀;热胜者,清热通络,化痰祛瘀;寒胜者,温经散寒,化痰祛瘀;气虚者益气通络,血虚者养血通络;阴虚者滋阴柔筋通络;阳虚者温阳通络。临床切忌不问寒热虚实,不加辨证,盲目宣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说:“是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滞痰之药,而再伤阳气必反增其病矣。”在运用“通”法时,若痹病日久,痰瘀胶结者选虫类及坚果类药物祛邪宣通,如蜂房、全蝎、蜈蚣、水蛭、马钱子,但这些药物多克伐正气,不可过用、久用,中病即止,并佐以理气养血药如香附、当归、丹参、鸡血藤等。
2.调补气血津液,化痰祛瘀,《灵枢·百病始生》说:“温血不行,凝血温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此即说明了气机失调,津液失运而生痰浊瘀血,或由痰致瘀或由瘀致痰互病之病理,在痹病中我们称之为痰瘀胶阻,说明气、血、津液和痰浊瘀血的形成关系密切。①精血津液同源,三者都是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三者之间又可互相资生,互相转化,精和津液的不足都可以导致血液亏耗而不足,使脉管不盈,血流缓慢形成瘀血。②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液在化生的过程中都需要气的推动和激发,另外要营气与津液入脉化血,使血量充足;血液在运行过程中离不开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调畅,清·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运血者,即是气。”因此,气的充盛,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得以正常运行;气能摄血主要指脾气统血的功能,脾气充足,则血行脉中不致逸出脉外,若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导致出血而形成瘀血,临床称之为“气不摄血”。故《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