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痰瘀致痹机制与辨证论治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7/31  浏览次数:8682

》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就能伤及脏气,影响脏腑气机,使之升降失常,气血紊乱,气滞、气结、气郁,使血液不能正常运行、津液不得输布而导致痰浊瘀血。

3.饮食所伤,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损伤脾胃,纳谷减少,生化不足,气血衰少,则血行不畅导致瘀血;纳食过饱,食积中焦,气机升降不得,则影响血行导致瘀血;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液失布,则痰浊内生。如常见的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都和饮食有关。

4.跌仆闪挫外伤,外伤引起局部组织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溢出脉外,留滞局部形成瘀血,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跌扑闪挫流源》说:“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因所壅而凝集一处,气凝则血亦凝矣。”临床上常见到外伤后引起多种痹病。  

5.病后、产后,病后产后气血亏虚,血行迟缓,已成瘀血,以及产后余血恶露不尽,半产瘀血停聚,皆可形成瘀血,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痛风》说:“有痢久两腿痿软疼痛,或膝肿如鼓槌,此亡阴也……若足膝枯细而肿大者,名鹤膝风症。”此为痢疾久治不愈气血不足,痰浊瘀血停聚于关节而变生痹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夫人杂病脉证并治》:说“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清·傅山《傅青主女科》说:“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产后主要表现气血亏虚兼有痰瘀。

6.安逸、劳累过度,长期不劳动不锻炼,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引起痰浊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而痹病。劳累包括劳力、劳神、劳精过度。《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说:“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气血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劳累过度,耗气伤血,气血不足则致痰浊瘀血而发为痹病。

7.气郁致痰浊瘀血,气郁化火,煎灼津血成痰浊瘀血;气郁则肝气不舒,肝病及脾,脾胃气滞,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气滞血瘀、聚湿生痰。

8.用药致痰浊瘀血,医者治疗痹病时不尊中医辨证施治,单纯认为痹病是寒邪所致,过多或过久应用辛燥之药,如长时间大量用川乌、草乌、附子、细辛等辛燥之品,消灼煎熬津血成痰浊瘀血,痰浊瘀血成为痹病加重的二次病因,使痹病更加顽固难愈。

痰浊瘀血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