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7107
分析:气为血帅,气虚不足以推血运行,则血必瘀。脉道瘀阻,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肌肉刺痛、变形,痛处不移且拒按,甚则局部出现硬结、瘀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则肌肤麻木,甚则肌萎着骨;气短乏力,头晕汗出为气虚之证;面色黧黑,口干不欲饮,妇女或见闭经痛经,舌质黯淡有瘀斑,脉涩无力均乃气虚血瘀,瘀血停留之征。
本证在风湿病中,多见于心痹、脉痹、皮痹、肾痹等病。
本证应与风湿病中常见的气虚痰浊证、血虚血瘀证相鉴别。气虚痰浊证之痹痛,见关节肿胀、疼痛、变形或屈伸不利,而本证则见肌肉关节刺痛或局部瘀斑。本证与血虚血瘀证,虽皆有瘀血痹阻症状。但本证必见气短乏力、面色白等气虚证候,而后者当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失眠健忘等血虚证候,较易鉴别。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蠲痹。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60g 当归15g 川芎12g 赤芍12g 桃仁12g 红花12g 地龙9g 秦艽15g 络石藤30g
方中黄芪用量独重,以大补元气,使气旺血亦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辅以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秦艽、络石藤、祛风除湿,通络蠲痹。合而为剂,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偏寒者加制附子以温阳散寒;气虚多汗心悸者,可加生脉散以益气敛汗,养阴生津;腰背疼加牛膝、川断;下肢重痛加独活、生薏苡仁、苍术。
临床尚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7.血虚血瘀
症状:关节肌肉筋骨痛无力,有针刺感,活动后加重。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肌肉萎缩,关节变形,或皮肤板硬,皮色暗淡无华。头晕眼花、失眠、两目干涩、面色萎黄、舌淡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分析:本证多见于外伤出血之后而有瘀血留着者,也见于痹病日久因瘀血阻滞,妨碍新血生长,或本有血虚,又由其他原因引起血瘀者。瘀血痹阻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经络,则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局部失荣,则肌肉萎缩、肢体麻木等。其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等为血虚的证候。临床可因瘀血波及的病位不同,而出现胸胁、头部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有血瘀积块等体征。
本证多见于风湿病中晚期,如历节风、痹、皮痹、脉痹、肝痹等病不愈者。
血虚血瘀证应同风湿病中常见的气虚血瘀、气血两虚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