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怎样管理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09/11/26  浏览次数:6271

一时段的患者往往有以下特点:阴阳未和、正虚邪恋、体用失谐。如处置不当,则易导致原病复起或另起他病,称为复病。临床上不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或稳定,但由于不注意防护,复发者多见,因此防止复发极其重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瘥后复病有感复、劳复、食复、药复等几种情况。瘥后应注意扶正强卫、谨避外邪,以防感复;应避劳神、防体劳、忌房劳,以防劳复;应慎进饮食、适当忌口,以防食复;应避免迭进大补、壅正助邪,避免不辨寒热、与证相悖,避免一有疗效就过早停药等,以防药复。另外,生气、损伤也易引起风湿病复发。风湿病是一类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瘥后若能正确调治、谨慎从事,则能减少复发次数。


四、先进的中医治痹(风湿病)理论
  痹病“虚、邪、瘀”理论由全国名老中医、著名风湿病专家娄多峰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提出的。该理论揭示了痹病的深刻本质,代表了当代中医对痹病本质认识的水平。结合历史文献和临床经验,娄玉钤主任医师提出了现代痹病的概念: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气血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乘虚侵袭,造成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这一概念由五句话组成。后两句是痹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后果。从哲学观点来看,这后两句是事物(痹病)的现象、表象,而不是其本质,真正的本质应该是前三句。前三句中,第一句属内因,强调了正虚;第二句属外因,强调了邪实;第三句属病机(病理),预示“瘀”是痹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痹必有瘀。
  在这一概念中体现了痹病“虚、邪、瘀”理论的核心。概言之,痹必有虚、痹必有邪、痹必有瘀,或曰无虚不为痹、无邪不为痹、无瘀不为痹。而且虚邪瘀三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为患,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这一概念:现象(临床表现及严重后果)是本质(虚、邪、瘀)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一般是人的感官所能直接感觉到的,是事物(痹病)的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变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
  痹病“虚、邪、瘀”理论,科学、严紧、实用,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一理论已被收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了便于理解,用下图表示虚、邪、瘀三者的丰富内涵和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
 示意图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