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怎样管理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09/11/26  浏览次数:6272

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三)慢病防残: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残疾包括两个方面:身残、志残。这些残疾多是缓慢发生的。“慢性”这一特点,既给治未病提供了机会,又为治未病带来了难度。
  1.防身残:身残包括肢体残疾、脏腑功能下降等,但临床常见肢体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变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极易发生关节破坏,影响功能,造成肢体残疾。所以整个治疗过程中预防残疾和减轻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积极控制病情进展是防止身残的关键。
  (1)最佳姿势和功能位:由于疼痛性屈肌挛缩导致关节强直,因此要注意保持最佳姿势和功能位。如仰卧位时上肢取外旋位,大腿保持中立位;坐位时宜用平板靠背椅,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两脚需平放在地面。避免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关屈曲位引起强直。要动静平衡:即不能运动过度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增加疼痛;又不能完全静止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卧床期间一方面经常变换体位,每日取俯卧位1~2小时,可使躯体和四肢得到伸展;另一方面做深呼吸改善心肺功能等。
  (2)运动疗法: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者,每日也需要做关节的伸展与屈曲运动,每日2~3次,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关节肿痛减轻后,渐增加活动量;病情稳定后,可练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鼓励病人尽量独立完成日常生活,防止病人产生过度依赖心理,有效保持病人的关节功能,还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运动,如手捏核桃,锻炼手指关节功能;足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功能等。
  2.防志残: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活动丰富,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发作,痛苦长、花费大、家庭和社会压力大,尤其是出现身残表现时,更易出现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反应。据河南风湿病医院对2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价,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9.37%、55.23%。严重的心理反应不但不利于病情稳定,反而易促使病情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对治疗、生活丧失信心,严重影响治疗疗效。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残疾者的心理问题,可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可谓之志残。有时志残比身残更可怕,对志残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总之,在治“身”的同时不忘治“心”。可配合多种心理疗法,并积极鼓励家人和朋友等社会力量参与防志残工作。
  (四)瘥后防复:瘥后,是指疾病的基本证候解除后,到完全康复的一段时间。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