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新闻动态 >> 首页 - 新闻动态
痛 风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1  浏览次数:7669

,本病在出现症状之前,即有先天肝肾不足和脾运失司,不可忽略。

本病的性质是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后及他脏,以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

【临床表现】

痛风分为无症状、急性、间歇和慢性四期。原发性痛风好发于4050岁的男性,少部分酶缺陷者,年龄可较轻。一般均有长达数年至十数年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以后出现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首次发作后,经数周至更长的无症状间歇期,出现第二次发作,以后关节炎发作频繁,久之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石和肾脏的慢性病变。

1)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大多突然发作,其特点为:下肢不对称的单关节炎,半数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90%病例在病程中有大趾关节炎发作史,受累的关节依次有足背、踝、足跟、膝、腕、掌指关节等,罕见于骶髂、脊柱、髋和肩关节。局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活动受限,皮肤暗红,皮温升高,酷似细菌性蜂窝织炎或急性淋巴管炎。初次发作,轻者数小时或12天内可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有时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暗红、皱折、脱皮、脱屑伴轻度瘙痒,此为痛风特有的症候,留心观察,有助于痛风的确诊。部分痛风发作可有如下诱因:高嘌呤食物、饮酒、受冷、劳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

首次发作缓解后,有无复发,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不再发作,有的可延及510年再有第二次发作,但半数可于1年内复发,随着病程的发展,单关节炎演变为多关节炎,发作次数增多,间歇期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甚至不能完全缓解,终使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破坏,致畸致残。

2)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痛风晚期表现之一,其形成与血尿酸的高低、病程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血尿酸高于0.66mmol/L,病程10年以上,未用药物治疗者几乎100%可形成痛风石。一般认为,痛风石是尿酸钠沉积组织所致,由于尿酸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除中枢神经外,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形成痛风石,但以关节软骨及其周围多见,好发于外耳,尤以耳轮、对耳轮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跖趾、指间等。其特征为突出皮表的类圆形结节,数目和大小不等,质地柔软。有时不易与风湿或类风湿结节区分。痛风结节破溃后可排出白色晶状液体,如作旋光显微镜检查内容物可发现尿酸钠针形结晶,这是痛风确诊的有力证据。

3)痛风肾:也称尿酸盐性肾病,系尿酸钠在肾髓质和锥体(此处钠含量高)沉积,导致肾间质炎症和血管损害,是痛风的第二个常见表现,约1/3原发痛风具痛风肾的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