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浅探《黄帝内经》脏腑痹的证与治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09/10/12  浏览次数:4220

于肾痹,《素问·痹论篇》有“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一语,许多医家认为是外痹的直接表现,但张志聪认为,尻以代踵是由于肾病致骨痿不能行,脊以代头是由于肾属阴,阴病则不能仰。而姚止庵更认为是形容“善胀”的程度:“邪著于肾,气闭不行,一身尽胀,但可坐而不可行,但能俯而不能仰,如踵以尻,而头以脊也。”这样,《黄帝内经》脏腑痹的症状均为一般脏腑病的典型证候,而又都没有涉及外痹。那么脏腑痹究竟是什么疾病呢?另外,《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有痹,其他三腑痹又有何特征呢?历代医家探讨甚少。直至清代著名的《黄帝内经》注家张志聪虽集前人之注,仍猜测其他三腑可能不病痹。
2 古今医家对脏腑痹的探讨
   古今医家探讨脏腑痹多停留在分析《黄帝内经》所列脏腑痹的证候上,而没有明确脏腑痹与其他一般的脏腑病究竟有何区别,进一步探讨也多出现失误。如明代秦景明《脉因证治》释脉痹之名:“肝痹之症,即筋痹也”等。其析肺痹的成因“肺痹之因或形寒饮冷或形热饮热肺为华盖恶热恶寒,或悲哀动中,肺气受损,而肺痹之症作矣”等。将脏腑痹从痹病中剥离出来,而和脏腑病混为一谈。
   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对脏腑痹仅列肠痹和肺痹。在肠痹病案后说:“肠痹本与便秘同类,今另分一门者,欲人知腑病治脏。”实质上将肠痹混同于便秘。在肺痹病案后,徐灵胎评注说:“所列诸症,不过喘咳气逆耳,另立肺痹一门,甚属无谓。《黄帝内经》有肺痹一名,却非此义,当考之。”可见,叶天士对脏腑痹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徐灵胎虽肯定肺痹不仅仅是喘咳气逆,但对肺痹是何病证仍未作答。
   直到今天,一些中医辞书释脏腑痹时也多承《脉因证治》之说。如《中医大辞典》释肺痹:“病名。由皮痹发展而成,也有称为皮痹者。”又有人认为肺痹可能主要包括西医的肺间质纤维化等,脏腑痹究竟是何病仍未弄明白。《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虽本于《黄帝内经》而将脏腑痹明确归于痹病之下,但在证与治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阐发。
3 五脏六腑痹继发于体痹之后,是体痹与脏腑痹的统一体
  实际上,脏腑痹就是体痹在继发脏腑痹病证后与脏腑病
的合称,是内外合痹。理由有8点。
   ①《素问·痹论篇》在讨论了痹病形成的外因和病因分类、部位分类、脏腑痹的产生和证候及诱发因素、各痹病(包括脏腑痹)的预后和预防后,才最后指出痹病的症状特征,因此,这些症状特征不应为外痹所独有,而是为包括脏腑痹在内的所有痹病所共有。学习这篇时若能将全文作为一个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