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辨证论治产后痹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5312

【辨证论治】

产后痹除见痹病共有的症状外,均有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的表现。但其证候有以正虚为主者,亦有以邪实为主和虚实挟杂者。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1.风邪偏胜

症状:肢体、关节、筋脉疼痛,痛处游走不定。以肩背、肘、腕、手等处的关节、肌肉痛为主,午后为重。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初起伴有翕翕发热、恶风汗出等症。舌淡嫩苔白,脉阳浮阴弱,或浮细而缓。

分析:产后气血损伤,血虚则风自内生。加之腠理疏泄,汗出溱溱,淅淅恶风,外邪易侵。内外邪相引,痹阻经络,致肢体、筋脉、关节失养而楚疼痛。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痛处游走不定。 风并于卫, 卫实而营虚,故恶风而易汗出。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征;脉浮而缓者,为风邪兼湿之兆。痛处喜暖,为兼寒之象。

治法: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疏风止痛。

方药:血风汤加减。

当归15g  川芎12g  熟地24g  白芍15g  炒白术15g  茯苓12g  秦艽15g  羌活12g  桑枝24g  防风9g

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为四物汤,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培后天之本;秦艽、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与桑枝、羌活同用,以散风祛湿。诸药相配,共奏养血活血、散风祛湿、通络止痛之功。

若风寒偏胜者,则益气健脾,温经活血,祛风散寒。方用趁痛散加减。

炙黄芪30g  炒白术15g  桂心12g  薤白9g  独活15g  当归15g  生姜9g  炙甘草6g  酒牛膝15g

加减法:上肢疼痛者,加威灵仙、片姜黄;气短易汗出者,去羌活,加生黄芪、桂枝;下肢痛重者,去桑枝、羌活,加独活、防己、车前草;膝关节疼痛者,去秦艽、羌活,加松节、地龙、伸筋草、海桐皮。

中成药:祛风舒筋丸、活络镇风丹。

2.寒邪偏胜

症状: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冷痛如掣,甚者痛如刀割,遇冷加重,得热则缓。并有神倦乏力、腰痛畏寒、四肢逆冷等症。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而弦,或浮细而紧。

分析:素体寒湿内盛,产后气血亏耗,百脉空虚,阳气骤损,寒从内生,复受寒邪,内外相引而致本证。寒凝经脉,阳气受制,而失其温煦之职,气血运行无力,经脉痹而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则冷痛如掣,犹如刀割;并遇冷加重,得热暂缓。阳虚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故形寒、四肢逆冷、腰痛、神倦乏力。舌淡苔白,为阳虚寒邪偏盛之象;脉细弱,为气血虚之征。脉浮而紧者,是内外寒邪相引所致。带弦象者,乃弦主痛之故。

治法:益气补血,温经散寒,强腰壮肾,活血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