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辨证论治产后痹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5315

儿,本已先剥。复因产时耗气伤血,气血愈虚。或情志抑郁,五志过极,阴精暗伤,虚损尤著。风、寒、湿邪极易乘虚而入,使经络痹阻,肢体、筋脉、关节失其温煦、濡润,故遍身关节疼痛,肢体楚、麻木,甚则筋脉挛急。气血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气短;血不养心则心悸;卫气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苔白或苔少、脉细无力,皆气血两虚之候。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5g  桂枝10g  芍药10g  当归10g  川芎10g  鸡血藤15g  生姜10g  大枣5

方中用黄芪益气,当归、芍药养血和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加鸡血藤、桂枝活血通络。头晕目眩者加柴胡6g、升麻6g,肌肤麻木者加丝瓜络10g,肌肉消瘦明显加山药15g,纳少加炒山楂15g、炒麦芽15g,不寐加炒枣仁10g、首乌藤15g

6.阳虚

症状:周身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胀、积液,或关节僵硬变形,肌肉萎缩。气短无力,面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背痛,下肢软,足跟疼痛,便溏或五更泄泻,尿细而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分析:素体阳虚,产后气血皆衰。若过早操劳,调护失宜,或贪凉饮冷,或投苦寒之药太过而伤阳,久病内耗,使脾肾阳虚而失温煦之职,寒湿内生。分娩时产程过长,或又产于寒冷之时,寒湿之邪自外乘之。湿阻寒凝,气血运行受阻,故周身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水湿之邪流注关节,则肿胀疼痛而有积液。局部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因之关节僵硬,甚则变形或肌肉萎缩。脾阳虚则脾气不升,气血不能上营,则气短无力,面白无华。脾肾阳虚,督脉亏损,则形寒肢冷、腰背痛、下肢软无力、足跟疼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小便细而清长,为肾阳虚、阴寒内盛,气化失常之征。

治法:温经散寒,蠲痹止痛。

方药:阳和汤加减。

炮附子15g  肉桂10g  熟地20g  鹿角胶20g  干姜10g  麻黄10g  千年健15g  杜仲10g  生川断20g  菟丝子15g  狗脊15g  白芍15g  生甘草10g

方中用附子、肉桂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配熟地、鹿角胶、菟丝子补肾益髓,温而不燥,附子、干姜相伍温补脾肾及补阴和阳、温通经脉,千年健、杜仲、狗脊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络止痛;麻黄发散寒邪,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又可制约姜附之温燥。

7.阴虚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活动时加重,甚时关节红肿热痛,入暮尤著。腰膝软,头晕耳鸣,消瘦乏力,烦躁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午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