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5315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15g 桂枝10g 芍药10g 当归10g 川芎10g 鸡血藤15g 生姜10g 大枣5枚
方中用黄芪益气,当归、芍药养血和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加鸡血藤、桂枝活血通络。头晕目眩者加柴胡6g、升麻6g,肌肤麻木者加丝瓜络10g,肌肉消瘦明显加山药15g,纳少加炒山楂15g、炒麦芽15g,不寐加炒枣仁10g、首乌藤15g。
6.阳虚
症状:周身关节冷痛,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胀、积液,或关节僵硬变形,肌肉萎缩。气短无力,面白无华,形寒肢冷,腰背痛,下肢软,足跟疼痛,便溏或五更泄泻,尿细而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分析:素体阳虚,产后气血皆衰。若过早操劳,调护失宜,或贪凉饮冷,或投苦寒之药太过而伤阳,久病内耗,使脾肾阳虚而失温煦之职,寒湿内生。分娩时产程过长,或又产于寒冷之时,寒湿之邪自外乘之。湿阻寒凝,气血运行受阻,故周身关节冷痛,屈伸不利。水湿之邪流注关节,则肿胀疼痛而有积液。局部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因之关节僵硬,甚则变形或肌肉萎缩。脾阳虚则脾气不升,气血不能上营,则气短无力,面白无华。脾肾阳虚,督脉亏损,则形寒肢冷、腰背痛、下肢软无力、足跟疼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小便细而清长,为肾阳虚、阴寒内盛,气化失常之征。
治法:温经散寒,蠲痹止痛。
方药:阳和汤加减。
炮附子15g 肉桂10g 熟地20g 鹿角胶20g 干姜10g 麻黄10g 千年健15g 杜仲10g 生川断20g 菟丝子15g 狗脊15g 白芍15g 生甘草10g
方中用附子、肉桂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配熟地、鹿角胶、菟丝子补肾益髓,温而不燥,附子、干姜相伍温补脾肾及补阴和阳、温通经脉,千年健、杜仲、狗脊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络止痛;麻黄发散寒邪,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又可制约姜附之温燥。
7.阴虚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活动时加重,甚时关节红肿热痛,入暮尤著。腰膝软,头晕耳鸣,消瘦乏力,烦躁盗汗,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午后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