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5314
方药;温经蠲痹汤。
生黄芪30g 当归15g 桂枝12g 白芍12g 炒白术15g 茯苓12g 川附片9g 防风9g 老鹳草15g 桑寄生30g 红花9g 甘草6g
本方是由补血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玉屏风散等衍化而来。方中用黄芪、当归益气补血,桂枝、附片温经散寒,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防风、桑寄生、老鹳草疏风通络,红花、白芍、甘草活血缓急止痛。风湿盛者,加络石藤,甚者加川草乌;膝关节疼痛者,加松节;上肢痛重者,加威灵仙、片姜黄;下肢沉重者,加车前草、防己。
中成药:大活络丹、寒湿痹冲剂、木瓜丸。
3.湿邪偏胜
症状:肢体关节肿胀、重着、楚、隐痛,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肢倦乏力,下肢尤著。胸闷脘痞,纳呆腹胀,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苔白滑或苔白厚腻,脉濡而缓。
分析:产后气血亏虚,脏腑功能薄弱,加之居处潮湿,易感外湿。生活失度,贪凉饮冷,偏嗜肥甘或过于滋补,易致脾虚运迟,湿浊内蕴。内湿外湿相引,客于肌肤、关节,阻遏气机,气血运行受制,肢体关节失却濡养,故肢体、关节重着酸楚,肌肤麻木,四肢沉重,屈伸不利;湿性沉滞,多从下受,因之以下肢为重。湿阻中州,升降悖逆,则胸闷脘痞。清气在下,则腹胀大便粘滞不爽。苔白厚腻、脉濡缓,皆湿邪壅盛之征。
治法:健脾祛湿,养血活血,散风通络。
方药:胜湿蠲痹汤加减。
羌、独活各15g 炒苍术12g 半夏9g 当归15g 川芎12g 赤芍12g 茯苓12g 泽泻9g 防风9g 青风藤24g 防己9g
方中用炒苍术、半夏、茯苓、泽泻、防己健脾燥湿,渗湿利水;羌独活、防风、青风藤散风祛湿;当归、川芎、赤芍补血活血,通经活络,从而达到疏风胜湿、活血止痛的目的。头沉重者,去独活,加蔓荆子;中州痞闷,不思饮食者,加砂仁、佛手;身痒者,加地肤子。
中成药:独活寄生丸、寒湿痹冲剂、舒筋活血丸、史国公药酒。
4.湿热痹阻
症状:关节灼热、红肿、疼痛,以下肢多见。肢体沉重、软无力。口干不欲饮,或见发热,夜寐盗汗,形体消瘦,胸闷脘痞,纳少,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濡细而数。
分析:素体强壮或脾虚湿盛,产后过于贪凉饮冷,或偏食辛辣油腻,使运化呆滞,湿浊内生,郁久化热而成此证。湿热交蒸,阻于筋脉关节,痹阻不通,故局部红肿热痛;湿邪流注关节,则关节积液。湿阻中州,则胸闷脘痞,纳呆不饥,口干不欲饮,饮而不多;产后体虚,加之湿性粘滞,郁而化热,因而肢体重着、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