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5313
分析:妇人木形之体,阴虚内热之躯,孕育胎儿而气血耗伤;分娩时失血过多,致阴液大伤,机体筋脉、肌肉、脏腑等失其濡养;或产后室内温度过高,津液过泄;情志过极,化火伤阴;或过食辛辣厚味、燥热药品,更易消灼肝肾阴液。
肾主水,肝藏血,主筋脉,利关节,肝肾同源。阴虚则机体、筋脉、关节失濡,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活动时加重;阴虚生内热,热蒸于内,则关节红肿热痛,入暮加重;虚热内扰而五心烦热、急躁,或午后低热;热迫津液外泄则盗汗;虚热上越则午后颧红,并头晕耳鸣;虚热内蒸,耗灼津液,则消瘦无力、小便短赤;胃阴不足失其濡养,故口干、纳少。舌质红苔少、脉虚数或细数,为阴虚所致。
治法:养阴增液,荣筋通络,活血止痛。
方药:养阴蠲痹汤(路志正经验方)。
生地30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2g 茯苓12g 丹参30g 赤白芍各12g 路路通15g 露蜂房9g 鸡血藤24g 莶草30g
方中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白芍滋补肝肾,养阴增液;丹参、赤芍、鸡血藤补血通络,濡养筋脉;山药健脾补肾;露蜂房、莶草散风祛湿。群药相伍而奏养阴荣筋、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之功。口干喜饮者,加麦冬、玉竹;上肢关节疼痛者,加片姜黄、桑枝;关节热痛者,加忍冬藤、黄柏;烦躁盗汗者,加浮小麦、生龙牡;耳鸣甚者,加珍珠母。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以上诸证候,若见恶露不净,关节疼痛如刺且痛处固定不移,入寐尤甚,皮肤兼见瘀斑,舌质紫黯或瘀点、瘀斑者,为有瘀血之征。可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以祛瘀通络止痛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