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理论临床应用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7/31  浏览次数:4333

河南风湿病医院 河南风湿病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45)李满意

摘要:娄多峰教授运用虚、邪、瘀辨证治疗风湿病,符合临床实际,能够针对病机,简便实用,便于操作,疗效显著。

关键词:娄多峰  虚邪瘀辨证  临床应用

“虚、邪、瘀”辨证是娄多峰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临床经验,针对痹病自身规律而创立的辨证理论。他认为正虚、邪实、痰瘀既是痹病的三大病因[1],又是痹病的必然的病机转归[2],也是痹病的三大临床症候[3],因此,在痹病治疗中可应用虚、邪、瘀辨证进行论治。娄老临证时,运用虚邪瘀辨证论治风湿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医案1:王某某,女,29岁,会计。门诊病历号:20445。初诊:20081222。双膝关节疼痛2月余。200810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在当地行针灸治疗,疗效一般。1117又到省某中医院求治,诊为“滑膜炎”,予以尼美舒利、瑞普等药治疗,效不明显,渐出现双膝肿胀,左腕、左肩疼痛。现症:双膝关节肿痛,左腕、左肩疼痛,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伴口腔溃疡,纳眠可,二便调。脉沉细弦,舌质淡边有齿痕,苔黄腻。双膝压痛约Ⅱ级,肿胀约Ⅰ级;左肩上举困难,外展约70°,压痛约Ⅱ级;左腕压痛约Ⅰ级。有口腔溃疡史,反复出现10余年,每年平均发作2次。检查:ESR34mm/hRF14.21IU/mlASO88.54IU/mlCRP3.48mm/l。诊断:着痹。证属肾阴不足,湿热痹阻。治宜利湿清热,滋阴补肾。处方:云苓20g,白术15g,苡米60g,菝葜60g,川牛膝20g,木瓜20g,地风30g,二花30g,土茯苓30g,元参15g,石斛15g,甘草9g10剂,水煎服,21剂。中成药:舒督丸,5g   13次。二诊(2009112):服上药10剂,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口腔溃疡近20天未发作。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黄腻。中药守上方10剂继服,中成药按原量继服20天,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症状消失,病情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以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苔黄腻为主症,且病程仅2个月,以邪实为主;但患者又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年,脉沉细弦,为肾阴不足。从虚、邪、瘀辨证:显然邪居主要,邪以湿邪为主,兼有热邪;虚居其次,以阴虚为主;瘀不明显。因此治疗以土茯苓、苡米、菝葜利湿清热,配合川牛膝、木瓜、地风以清下肢湿热,二花清热,众药以祛邪为主;云苓、白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