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防止外伤骨折及疲劳性损伤。加强局部锻炼,重视全身非固定部位训练。注意运动处方实施期间的运动量评估,及时调整。
建立随访机制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住院治疗只适合在病情比较严重或手术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治疗的,医患之间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建立随访机制可以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及时获得治疗信息及影响疾病治疗的因素,及时给予指导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骨关节炎的药物疗法有哪些
对不同骨关节炎患者,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即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是否合并全身性疾病选择用药。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原因很多,多不是由炎症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使用镇痛剂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较佳的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虽无明显的抗炎作用,但有良好的镇痛和解热作用,而且经济、有效、副作用少。如果对镇痛剂治疗反应不佳,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西乐葆)、双氯芬酸类药物,尤其当关节有炎症表现时,如长时间僵硬、肿胀、局部发热等。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的存在可以提醒骨关节炎患者应减轻受累关节负荷,避免过度使用。如果过度使用缓解症状药,照常从事过多负荷的活动,会加重受累关节损伤。因此,为了保护受累关节,要适当使用镇痛药。通常仅应在休息时或日常活动出现疼痛时使用消炎镇痛药。软骨保护性药物,目前主要有两种,即硫酸软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这两种药物可改善关节结构,从而改善骨关节患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要重视
骨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腰腿痛”等病证的范畴,中医防治该病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娄多峰教授的“虚邪瘀”痹病理论,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机理有因虚致病、因邪致病、因瘀致病3个方面,临床治疗一般倾向于分期治疗,辨病辨证施治得当,疗效显著持久。
初期(瘀血阻络型):疼痛剧烈,针刺、刀割样疼痛,痛处固定,常在夜间加剧,关节活动不利,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治疗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止痛,方药以身痛逐瘀汤为主方。
中期(肝肾亏虚型):疼痛缓解,仍绵绵不断,腰膝疼痛、酸软,肢节屈伸不利。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遇寒痛剧,得温痛减,舌淡苔薄,脉象沉细;偏阴虚者,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补益肝肾、祛风通络、除湿止痛,方药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
后期(气阴两虚型):疼痛已大减,仅觉绵绵隐痛,以肝肾亏虚之象为主,腰膝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