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09/10/27  浏览次数:3360

,同时能调节小鼠对Ⅱ型胶原的免疫反应。王氏等观察了防己黄芪汤提取物对活动期RA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其止痛、消肿、增加握力、改善关节功能作用均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沉和粘蛋白,显著提高C3、C4、CH50水平,对RF有明显的转阴作用,能显著调节T细胞亚群,使T4/T8比值恢复正常,以上指标亦优于地塞米松、消炎痛对照组;结合抗炎效能评价,其作用强于消炎痛,而与地塞米松无差异。田中政彦发现防己黄芪汤的镇痛作用与防己及其主要成分汉防己碱有关,反复投与汉防己碱,可产生镇痛效果,抑制炎症性结缔组织增殖。这些效果可能是基于汉防己碱的组胺游离作用,防己黄芪汤中苍术具有H2受体拮抗作用,可防止组胺游离所产生的不良作用。
   3 RA证候、治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多数RA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从甲皱微循环和血液粘度等指标中可以发现RA证候的一定特点,部分活血化瘀类药物又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孙氏等对31例RA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假性RA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并运用整体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结果绝大部分RA患者有血瘀体征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模型组大鼠四肢关节、耳朵、尾巴发生红肿,近端趾间关节有梭形趾发生,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针刺后RA患者和模型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①RA与血瘀证之间关系非常密切;②针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③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RA活动程度及疗效评定标准之一。钱氏等通过对RA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和血液粘度观测及中医辨证分析,发现本病的甲皱微循环和血液粘度改变特点与中医辨证间存在一定规律性。观察100例RA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状况,发现血液流速减慢者66例,襻顶有瘀者74例,提示部分病人有明显的血瘀存在;对76例进行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测定,发现中医辨证属阳虚者,全血与血浆(比)粘度大多数正常或降低;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大多趋向升高。聂氏认为RA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襻轮廓模糊增强,排列紊乱,异常管襻明显增多,微循环明显减慢,血液混悬不均,红细胞瘀积现象明显。中医分型中甲皱微循环异常发生率的统计表明,寒湿型患者以微血管痉挛、微循环灌流不足多见;血瘀型患者以微血管畸形扩张、微循环瘀滞为主。因此认为甲皱微循环和血液粘度观测指标可作为RA诊断、辨证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关于活血化瘀类药物对RA的作用,黄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