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09/10/27  浏览次数:336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色是分证论治,证候机理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方向主要在于一定范围的调查对照研究,以及从在RA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免疫系统、血液流变学等角度,对RA证候、治法进行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现以美国风湿病学会RA(ARA)标准颁布后的文献为主,对RA证候学研究的有关进展分析如下。
   1 RA证候的分布规律
   RA早期、急性发作期一般以风、寒、湿、热等时邪夹杂侵袭为主导,营卫不调为内因,此期多采取寒热表里辨证;中、晚期则继发之痰瘀胶结闭阻,寒热虚实错杂,日久累及脏腑气血阴阳虚衰,多采取寒热、脏腑、气血津液复合辨证。一些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RA证候相应的分布规律,但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邓氏从症状入手,对82例按ARA标准确诊的RA患者的症象、舌脉及关节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肝肾两虚、瘀湿阻络、营卫不和、气阴(血)两虚8种证型中,肝肾两虚为最常见的证型(占60·98%);寒热错杂型次之(占43·90%)。82例患者中,有瘀血证候者占47·56%;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热象表现,共占59·76%。调查患者中证候单纯者少,共32例,占39·02%;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候兼夹者占60·98%。汪氏对确诊的786例RA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风热型占34·50%,血瘀型占32·80% ,湿热型占12·80%,虚寒型占19·80%;发病原因以“原因不明”比例最高(39·90%),风寒湿次之(19·50%),再次为产后发病(9·50%),其他患者分别与家族史、外伤、感冒、感染和过度劳累有关。关于病机提出:①痛肿与风寒湿火有关;②肌肉、络脉病变与瘀痰有关;③关节变形、血亏与虚损有关。樊氏统计的120例RA患者中,发病与感受风寒湿有关者71例,与感受热邪有关者7例,因而认为外邪入侵是RA发病的重要外在条件。董氏对97例RA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及临床分析,发现内伤杂病为诱因而发病的人数远大于外感风寒湿为诱因的发病人数。因而强调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浊以及痰瘀等因素的重要地位,并认为湿邪胶着,痰瘀凝结是RA的病理关键。
   邓氏以计算机模式对RA肝肾两虚、寒热错杂、气阴两虚、湿热阻络、痰湿阻络5证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并与常规临床判断比较,结果计算机模式别法对中医证候判断的敏感度为96·67%,特异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