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1;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和活动障碍者占1/8,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影响老年人运动及慢性残疾的首要原因。
长期以来,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大多数人依旧认为药物及其他综合治疗难以控制或不能明显改善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病程及发展。2002年10月12日,卫生部启动了“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通过医学界对骨关节炎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治疗学的深入研究,公众对骨关节炎概念的理解加深,以及药物、理疗、手术等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骨关节炎患者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骨关节炎的常见发病原因
相关研究已明确骨关节炎发病的几个因素:外伤、炎症、衰老、代谢和免疫等,但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年龄 年龄是骨关节炎最明显的发病因素之一,骨关节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早期遭受过损伤的关节在数年后可出现骨关节炎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导致骨关节炎。其机制是供应关节的血流进行性减少,使骨与软骨连接处的重建率下降。这种形态学改变既干扰软骨的营养,又改变负重的分布,使得先前不负重的软骨区域承受较重的应力。
创伤及反复的应力负荷 较大的创伤和反复的应力负荷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即使受伤时没有关节软骨的损害,只要关节不稳,关节软骨很快就会退变;另外,失足、楼梯踩空等也是原发性骨关节炎的重要发病因素。避免关节外伤可明显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反复的应力负荷,如会计师、教师等长时间曲颈工作的人群,其颈椎骨关节炎发病率明显增加。
肥胖 身体重量的增加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肥胖明显增加负重关节所承受的负荷,也可引起姿势、步态及整个运动系统的改变。大多数肥胖患者呈现膝内翻畸形,负荷集中在膝关节内侧的软骨上,导致膝关节内侧室发生退行性改变。另外,肥胖者脊柱和足部的发病率也较高,其发病概率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体重及皮下脂肪厚度呈正相关。
关节周围肌肉无力 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股四头肌无力较常见。一般认为,这是为了减轻疼痛而不使用肢体所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然而,股四头肌无力也存在于无膝关节疼痛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这说明股四头肌无力不仅是疼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结果,也是导致关节结构损害的风险因素。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功能的保护作用在于,它是下肢主要的拮抗肌群,并控制行走的摆动,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