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5/25 浏览次数:6478
风湿病的辨病与辨证?xml:namespace>
辨病与辨证属于中医诊断学范畴。辨病是抓整个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是抓当前疾病的主要矛盾。临床诊断风湿病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既要辨病,又辨证。
(一)辨病
辨病就是确定病名,诊出所患何病。就目前医学现状而言,辨病应中西医结合,借助西医诊断,确定西医病名,同时用中医诊断,拟出中医病名。
1.借助西医诊断 不可否认,西医诊断有其自身的长处,其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如影像、分子、生物方法,对病变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精确和直接的了解。一般说所作出的诊断病名概念明确,限定清楚。中医诊断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及思维方式不同,以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为原理,依据四诊察病,将主症作为诊断依据,并常将主症直接组成病名(如呕吐、咳嗽),而病因与病性、病位诊断多由辨证诊断来解决。因此,病、证、症概念混淆,一病多名,或多病同名,病种不全,内涵外延不够明确,临床上多难以“病”的概念进行思维(这也是中医诊断不能被当前主流社会承认的原因之一)。作为权宜之计,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临床首先借助西医手段,作出西医诊断。
2.拟出中医病名 诊断是为治疗服务的。根据疾病的命名原则,病名基本反映了该病的病因或病理生理特点。得其名,在治疗上就有相应的措施供医生使用。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临证得出的西医病名,不可能对中医的治疗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甚至会干扰、误导中医的治疗。所以拟定中医病名诊断不可缺少。
鉴于中医风湿病二、三级病名尚不规范,笔者临证一般循清·董西园《医微·杂病》“痹之为病,随所着而命名”的原则,根据如下二者拟出中医病名。
体表上下部位:如风湿病痹着周身多部位者称之“身痹”,着颈项者称之“颈项痹”,着腰部者称之“腰痹”。将风湿病分为“身痹、颈项痹、肩痹、上肢痹(包括肘痹、腕痹),腰痹(包括腰背痹、腰骶痹、腰腿痹),下肢痹(包括髋痹、膝痹、足痹)”。不同体表部位的风湿病,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如颈项痹、肩痹、上肢痹,病位在上,以风邪侵袭为主,往往兼痰瘀,治疗时注意祛风活瘀(化痰);腰痹病位在中,多由寒湿,瘀血或肾虚引起,治疗注意益肾健脾,散寒祛湿、活瘀;下肢痹,病位在下,湿邪尤甚,治疗注意祛湿。以此诊断,基本上可指导医者按中医思路选方用药。
机体组织部位:即以风湿病所着的主要组织部位命名,此沿用《内经》分病方法,分五体痹(皮痹、肉痹、筋痹、骨痹、脉痹)、脏腑痹。临床并可将体表上下部位与五体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