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7/31 浏览次数:5186
2. 虚邪瘀(痰)病理
虚邪瘀(痰)作为痹病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于机体后,则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当正气不足之时,外来风寒湿热之邪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痹病,正虚是痹病发病的内在条件,在其病机中正虚包括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衰弱、阴阳失调四种表现形式。邪侵是致痹的重要条件,在强调“正虚”的同时,也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邪气致病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起主导作用。如在高寒地区居住者、长期野外工作者、纺纱厂工人等身体强壮之人,也同样可致痹病。“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一般说痹病始发,“不通”为其病理关键。 “不通”指经脉气血为邪气所扰,运行不利,甚则闭阻不通。因外邪侵袭,风为六淫之首,邪及肌表经络,必扰乱经气,致经气盛满,壅而不通;寒为阴邪,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湿为水气所化,其性粘滞,阻遏气机,经脉不通;火(热)为阳盛之邪,既可充斥经络,又可伤津灼阴,使筋脉失濡而不通。
痹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虚邪瘀(痰)相互搏结,“不通”、“不荣”并见,为之病理关键。其主要有四种形式,①邪随虚转,证分寒热,根据患者体质的阴阳盛衰不同,其阳气少阴气多,病相亦寒为寒痹,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为热痹,故临证将痹病分为寒痹和热痹;②邪瘀博击,“不通”尤甚,痹久不愈瘀血(痰浊)内生,瘀(痰)阻滞经络,壅遏经气,与邪相搏,使不通更甚,而见关节疼痛,肿胀加剧,屈伸不利,畸形;③因邪致虚,“不通”“不荣”相兼,既病之后,正气尚能与邪抗争,表现为实证。邪正抗争,正不胜邪,则耗伤正气。实则“脉满”而“不通”,虚则失养而“不荣”,久则“不通”、“不荣”并见。治疗攻补兼施,通荣相宜,往往较单用祛邪效果好;④虚致邪瘀,交结难解,因病而虚,久病不愈,正虚尤加,阳气虚,经脉失温而挛缩,津血不行为瘀(痰),阴血虚,经脉失濡,血粘不流为瘀(痰),终则深入骨骱,交结难解,致人畸残。痹病发展过程中,虚邪瘀(痰)相互为患,“不通”、“不荣”并见,形成恶性循环,而使该病病理错综复杂,变证纵生,缠绵难愈,成为顽证。
3. 虚邪瘀(痰)辨证
痹病作为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即有自身病因病因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其辨证也应该有规律可寻。然而对痹病的辨证以前多借用八纲、脏腑、病因、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娄多峰教授提出虚邪瘀(痰)辨证方法,将痹病分为虚、邪、瘀(痰)三侯,每种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