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素体阳盛,感邪后邪从热化,病程日久,热毒熬津炼血,熬津为痰,炼血成瘀,痰瘀胶凝,与热毒相合,削伐精血,郁遏肾督,导致韧带硬化、脊柱僵硬、强直变形,热、毒、痰、瘀是强直性脊柱炎病变过程中的基本病理要素。肖立成认为,肾虚是本病的基础,痰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点,化痰祛瘀、补肾壮督是本病早期治疗的关键。许峰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虚、督空为本,感受外邪为标,所以治疗本病当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活血脉、壮筋骨、祛风除湿、通筋活络利关节。郭中琦等认为,本病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之后,引起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损伤筋骨致气血虚弱、肝肾亏虚。治疗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丁锷认为,本病属于肾督亏虚,气血不畅,风寒侵袭筋肉关节而成。路志正认为,本病病位多在筋骨,而筋骨有赖于气血之温煦和肝肾之濡养,若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内生寒湿或寒湿乘虚而入,痹阻筋减,则易发本病,治则当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黄国平等认为,本病由于人体正气先虚,气血肝肾俱损,风寒湿邪得以乘虚入侵,邪气壅阻经络血脉,络道不通则痛,气血肝肾内虚是致痹的内因和本质,风寒湿邪外袭是致痹的外因和表象,经络瘀阻是痹证的发病机理。吴铁男等认为,本病与“风寒湿邪”有密切关系。焦树德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肾督两虚,阳气开阖失常,寒邪乘虚深侵,督肾相联,肾主骨,寒邪与肾同其相感,致督肾同病发病。金明秀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可分为本虚、邪盛、瘀阻三个方面。本虚是指素体先天虚弱,肾气虚衰,督脉失温;邪盛是指外邪侵入人体,瘀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许峰等指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督脉空虚为本,邪实外侵为标。端木庆等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肝邪”范畴,由肝邪亢进所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不能支持“肾气”虚弱的理论,而其发病过程则属于从筋到骨的变化过程,故认为强脊炎的发病应属“肝邪”,而不是“骨痹”。
由上所述可见,大部分医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分内外两个环节。其内因于诸虚不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亏虚,督脉失养,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固,但肾虚是发病的关键。其外因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侵,直中伏脊之脉,气血凝滞,筋骨不利以致痿弱不用。
2·2 证候及辨证分型探讨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各家报道不一。陈纪藩教授将该病分为湿热毒瘀型、寒热错杂型、肝肾气血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