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鹤膝风的辨证论治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3281

【辨证论治】

鹤膝风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以“虚”、“寒”、“里”为要点,再结合临床具体病情,和阴阳寒热辨析其证,有的放矢。除积极治疗外,还须增强患者体质,注意营养,减少活动,适当休息,这些都不可忽视。治疗上以祛风邪、除寒湿和活血通络、滋肾强骨等为基本法则,但需要针对其病邪深浅、性质、程度之不同,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其原则是“扶正祛邪”。

1.寒湿凝滞

症状:单侧或双侧关节肿大、疼痛较剧,难以履步,发热恶风,形寒肢冷,面色白略青。苔白滑舌质紫黯,或淡。脉沉紧或沉迟。

分析:多见于本病初期,由于禀赋不足,外邪风寒湿气乘虚侵体,流滞关节,则关节痛,活动受限,但尚未变形。

治法:祛寒利湿,散阴寒凝滞之邪。

方药:五积散加减。

麻黄10g  肉桂3g  厚朴10g  苍术10g  当归10g  姜半夏10g  羌活10g  白芷10g  陈皮5g  茯苓10g  芍药10g  川芎10g  干姜3g  枳壳10g  桔梗10g

方用麻黄、白芷解表散寒,厚朴、苍术燥湿运脾,肉桂、干姜温里和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湿化痰,桔梗、枳壳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络。

中成药:五积散丸。

2.湿热壅阻

症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关节局部扪之灼手,按之濡软,面色黄而带浊,小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淡红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分析:本证在早、中期最为多见,由于病邪深入,稽留经络,郁而化热,热壅湿阻,流注关节,则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关节疼痛加剧。

治法:清热化湿,除壅阻之热。

方药:三妙丸合萆化毒汤加减。

苍术10g  黄柏10g  萆15g  当归10g  丹皮10g  牛膝20g  防己10g  木瓜10g  薏苡仁20g  秦艽10g

方以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配苍术之苦温,协同燥湿,一清一燥,加牛膝逐瘀通经、利关节,萆、防己、木瓜祛湿化浊,当归和血,丹皮清血分之热,薏苡仁健脾利湿,秦艽祛风而不燥,为祛风之润剂。热盛加金银花、地丁草,祛湿宜注意利小便加车前子、木通之类。本证由寒湿壅郁化热而成,而湿为粘腻之邪,不易化,热势缠绵,或湿盛阳微,湿郁热伏所致,及时治疗本证,可以截断邪陷深处枢机。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

3.肿疡化腐

症状:关节局部漫肿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神疲心烦,口渴不欲饮。偏寒者关节局部皮色不变,且有阴凉感,舌淡白而润,脉滑;偏热者关节局部皮色红,按之热感,身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