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新闻动态 >> 首页 - 新闻动态
五大创新 为中医风湿病学奠定新里程碑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3/23  浏览次数:2645

五大创新  为中医风湿病学奠定新里程碑
——“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解读
本报记者   苏文娟   通讯员  
李满意


2000多年前,中医已经有了风湿病的相关记载。近年来,风湿病学科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临床学科,但是其学科体系一直没有建立和形成。风湿病的病种多样、病机复杂、临床表现不一,而众多医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诊治风湿病,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识,不能保证疗效,难以形成符合风湿病自身规律的学科体系。因此,建立准确反映风湿病规律的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中医风湿病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娄多峰提出风湿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虚邪瘀”的新观点,之后两代人经过30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湿病“虚邪瘀”学科体系,进行了五大创新。风湿病“虚邪瘀”学科体系的建立,如同拨云见日,不仅辨证方法简单科学、易于操作,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深受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诊疗学者的欢迎。
 
一、首次提出并阐明风湿病的病因为“虚邪瘀”
 
风湿病“虚邪瘀”病因理论是对风湿病复杂病因的高度概括,是中医学审证求因的结果,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风湿病的病因本质。
 
河南风湿病医院将风湿病的病因概括为正气亏虚、邪气侵袭、痰瘀气滞3个方面,简称为“虚邪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风湿病病因中,约35%为“虚”因、55%为“邪”因、10%为“瘀”因。
 
“虚”为正气亏虚,即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主要与禀赋不足、劳逸失度、病后产后有关。“邪”为邪气侵袭,指六淫之邪侵袭人体,主要与气候异常、居处环境欠佳、起居调摄不慎等有关。“瘀”为痰瘀气滞,主要与七情致瘀、跌仆外伤、饮食所伤有关。
 
正气亏虚、邪气侵袭、痰瘀气滞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不仅相互影响,而且互为因果。不管是多么复杂的风湿病,其病因不外乎“虚邪瘀”。
 
二、首次提出并阐明风湿病的病机为“虚邪瘀”
 河南风湿病医院阐明了风湿病的病机为“虚邪瘀”,指出了“虚邪瘀”之间的关系。
 
“正虚”是风湿病发病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正虚有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虚衰、阴阳失调等因素。“邪侵”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是相对的,在强调正虚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在一定条件下,邪气致病的重要性。“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若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甚至闭塞不通,则会致痹。
 
风湿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关键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