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互为因果,所以在使用扶正、祛邪、通络的方法时,要把握“扶正勿碍祛邪,祛邪勿伤正气”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渐打破“虚邪瘀”三者之间的双向恶性循环。
扶正是治疗正虚为主的风湿病,如益气药多选用黄芪,既益气又通络,体现了“扶正不碍祛邪”。祛邪适于风湿病邪盛、正虚尚不明显者,如清热药多选用忍冬藤,既清热又通络、益寿,体现了“祛邪不伤正气”。通络是以通为用,如活血药多选用丹参,既活血又养血。
(二)确立风湿病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在治疗风湿病时,医生要选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即杂合以治,除了内治方法外,还有针灸、拔罐、推拿、摩膏、贴敷、外搽、热敷、熏洗、牵引、运动、心理、食疗、中药离子导入等,这些方法或扶正,或祛邪,或活血通络,对提高临床疗效起着重要作用。临证时,医生在“虚邪瘀”辨证的基础上从全局、整体上综合各方面的治疗方法,把各种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虚邪瘀”三者不同的内容和程度,进行全面施治。
五、确立风湿病治未病的四大环节
为预防风湿病发生、发展、复发等,在风湿病“虚邪瘀”理论指导下,河南风湿病医院总结出具有风湿病特点的“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包括4个重要环节。未病先防:积极主动锻炼身体,进行饮食调养、情志调摄;顺应四时,躲避邪气,注意保暖;避免外伤等。既病防深:早治疗、积极正确治疗,尽快控制病情进展(深入、深重)。慢病防残:积极控制病情进展和康复治疗;致残者积极进行心理治疗。瘥后防复:瘥后注意扶正强卫、谨避外邪,以防感复;应该避劳神、防体劳、忌房劳,以防劳复;应该慎进饮食、适当忌口,以防食复;避免过早停药等,以防复发。
这五大创新,为中医风湿病学奠定新里程碑。完善的基本理论及系列技术操作规范,支撑起了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中医风湿病学。该研究的系列成果已经被收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规划教材、创新教材。
本篇文章来源于 “医药卫生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yywsb.com/list,108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