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新闻动态 >> 首页 - 新闻动态
五大创新 为中医风湿病学奠定新里程碑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3/23  浏览次数:2647

“虚邪瘀”三者相互搏结,互为因果,“不通”、“不荣”并见,机制复杂。这种病理变化过程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邪随虚转,证分寒热;邪瘀搏结,相互为患,“不通”尤甚;邪正交争,虚因邪生,“不通”、“不荣”并见;正虚痰瘀,相互为患,交结难解。该研究建立的“风湿病基本病因病机模式图”如下。


如图所示,风湿病患者体内必有“虚邪瘀”。不同的患者,“虚邪瘀”的具体内容不同、程度不同。“虚邪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为患、互为因果,形成双向恶性循环。正虚易感邪,“邪不祛则正不安”;正虚则鼓动气血无力易致瘀,瘀血不祛、新血不生则虚更甚;瘀血阻滞易留邪,邪滞经脉则瘀血难祛。另外,虚中的阴阳、气血、脏腑等,邪中的风、寒、湿、热、燥等,瘀中的瘀血、痰浊、气郁等,也都相互关联,使风湿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是从整体来看,风湿病患者总不外“虚邪瘀”这一病机变化。因此,不管是多么复杂的临床表现,都是风湿病的现象、表象,其真正的本质是“虚邪瘀”。
 
三、创立风湿病“虚邪瘀”辨证方法及效方
 
风湿病的“虚邪瘀”辨证,将复杂的风湿病分为正虚、邪实、痰瘀三大证候,每候又以寒、热为纲,纲下又有目,层次清晰,简明实用。
 
一为正虚候,指以正虚或虚实夹杂证候为主的一类风湿病,临床辨证以寒、热为纲,以气血阴阳及脏腑亏虚为目。虚寒证,即正虚未有热象者,证型如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等,选用创黄芪桂枝青藤汤等方剂。虚热证,即正虚有热象者,临床多以阴虚为主,证型如阴虚热痹、气阴两虚等,选用创热痹清方等方剂。
 
二为邪实候,指以病邪充斥、经脉不通为主的一类风湿病,临床辨证以寒、热为纲,以淫邪及脏腑实候为目。寒证,即邪实而无热象者,证型如风湿痹阻、寒湿痹阻等,选用创通痹汤等方剂。热证,即邪实有热象,或寒热错杂者,证型如风热痹阻、湿热痹阻等,选用创清痹汤等方剂。
 
三为痰瘀候,指以痰瘀气滞痹阻为主的一类风湿病。辨证时以寒、热为纲,从痰瘀的成因为目。寒证,即痰瘀证未有热象者,证型如瘀血寒凝、阳虚血瘀等,选用创化瘀通痹汤等方剂。热证即痰瘀证见热象者,证型如痰瘀热痹、血瘀阴虚等。
 
基于“虚邪瘀”的病因病机理论及实践,临床所见证型多见虚邪夹杂、邪瘀并见、虚瘀共存,关键是辨其何主何从。
 
四、确立“虚邪瘀”理论指导下的治则和治法
 (一)风湿病治疗原则:扶正、祛邪、通络
 
针对“虚邪瘀”的程度,医生要有区别地进行扶正、祛邪、通络。因为“虚邪瘀”三者相互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