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风湿病与气血的关系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5/25  浏览次数:3912

风湿病与气血的关系

风湿病与气血的关系密切,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有助与把握风湿病的证治规律,指导遣方用药,有必要作以讨论。下面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

(一)发病缘于气血虚弱

《素问·痹论》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此认为,痹证的发生,虽与风寒湿外邪有关,但机体内在的营卫之气虚弱起决定因素。然而,营卫是气的一部分,营气又是血的主要成分。气血温煦、濡养肌肤、防御外邪的功能,是通过营卫之气来实现的。因此说,营卫虚弱是气血虚弱在肌表的具体体现,气血虚弱是风湿病的发病内因。对此,明·方隅《医林绳墨》曰:“大率病由气血虚弱、营卫不能和通,邪气乘于腠理之间……”。正是由于气血虚弱,营卫功能低下,肌肤失于温煦、濡养,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杂至,闭阻经络,而导致风湿病的发生。

(二)病理演变致气血失常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人之一身,皆气血之循行。风湿病形成后,由于邪闭经络,则最先使气血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

气滞血瘀:《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风寒湿邪杂至:风盛经气盈满,寒盛经气凝结,湿盛经气黏滞。三气杂合,经络闭塞,气血运行受阻,而成气滞血瘀。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痹久“必有浊痰败血,瘀滞经络”。气滞血瘀形成之后,又直接或间接地闭阻经络。如此恶性循环,则邪出无路,气滞血瘀。终则血瘀固结,着筋伏骨。因此在风湿病初期,见到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等的同时,往往还见到患者舌质暗,脉弦涩;病久见到关节刺痛,皮色紫暗;甚则关节强直、畸形。

气血亏虚: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风寒湿邪杂至:风为阳邪,其性开泄,耗气伤津;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易伤脾,脾伤气血乏源。因此风湿病在病理变化中,也必然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治痹贯用风药及克伐脾胃药物,也是导致气血亏虚的原因)。所以患者初期出现肢体酸困,神疲乏力;久则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随着病情的进展,肌肉筋骨、脏腑经络失于荣养,正虚邪恋,肢体尪羸,内舍脏腑。

(三)治疗风湿病需调补气血

清·喻昌《医门法津》曰:“凡治痹证,不明其理,以风药诸药套药施之,医之罪也”。临床治疗风湿病,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除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等治法外,从调补气血着手,能取得好的疗效。如:

益气养血法:适用于风湿病正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