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创虚邪瘀辨证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10/26  浏览次数:2680

风湿病作为一大类疾病,既然有自身病因病理特点和演变规律,其辨证也应该有其规律可寻。然而对风湿病的辨证,至今多借用八纲、脏腑、病因、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每个医家又因为习惯或认识不同,各有偏重。尚未形成像六经辨证用于伤寒、卫气营血辨证用于温病那样的,适合于风湿病自身规律的辨证方法。随着对风湿病研究的深入,娄多峰教授提出了虚邪瘀辨证,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修改补充,渐成雏形,现作为风湿病辨证纲领提出。

一、正虚候

正虚候指以正虚为主的一类风湿病证候。也称“正虚痹”。多见于风湿病经久不愈,因劳反复发作,或年老体弱、产后、久病患痹者。临床辨证以虚寒、虚热为纲,气血阴阳及脏腑亏虚为目。

(一)虚寒证

虚寒证即正虚痹未有热象者。

1.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解肌通络。方用桂枝汤、桂枝加青藤汤(娄氏经验方)。

2.气虚:治以益气健脾,温养经络。宜用四君子汤加味,或补中益气汤。

3.血虚:治以养血柔筋,通络濡脉。方用当归鸡血藤汤(娄氏经验方)、四物汤。

4.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通络祛邪。方用顽痹形羸饮(娄氏经验方)、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

5.阳虚寒凝:治以温阳散寒,通脉宣痹。方用顽痹寒痛饮(娄氏经验方)、阳和汤、附子汤。

6.脾虚湿阻:治以益气健脾,除湿蠲痹。方用升阳益气汤。

7.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壮阳通络。方用消阴来复汤,或真武汤。

8.肝肾阳虚:治以温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附子汤。

(二)虚热证

虚热证即正虚痹有热象者,临床多以阴虚为主。

1.燥伤阴津:治以滋阴生津,润燥濡脉,方用一贯煎,或清燥救肺汤加减。

2.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方用清骨散,或青蒿鳖甲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

3.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散加味。

4.肝肾阴虚:治以滋肾养肝,柔筋通脉。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5.阴阳两虚:治以扶阳育阴,益肾通络。方用左归丸加减。

二、邪实候

邪实候指以病邪充斥,经脉不通为主的一类风湿病证候,也称“邪实痹”。多见于风湿病初、中期,或发作期。临床辨证以寒热为纲,以六经、卫气营血及脏腑实候为目。

(一)寒证

寒证即邪实痹而无热象者。

1.风湿痹阻: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方用羌活胜湿汤,防风汤,或苏羌达表汤加减。

2.寒邪痹阻:治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用乌头汤,或桂附姜术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3.湿邪痹阻:治以淡渗利湿,健脾通络。方用薏苡仁汤,防己汤,或海桐皮汤加减。

4.风寒湿痹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