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马钱子性寒”质疑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2/28  浏览次数:1813

毒量比较接近。治疗过程中,患者轻则可出现头晕、口干、汗出、肢体有热感、腰背僵硬、抽筋、微颤;重则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全身强直性惊厥等重度中毒反应。此按阴阳分类,明显符合活动的、兴奋的、向外的、向上的、温热的、刚强的等阳的特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中毒反应则不符合静止的、抑制的、向内的、向下的、寒冷的、柔弱的的等阴的特征。

4.中毒解救上  解救马钱子中毒,中药常用绿豆100,生甘草100,煎水频服;或黄芩60,煎水频服。民间令大量饮冷水。西药亦选抗惊厥镇静药的运用:如乙醚吸入,静注巴比妥类;或大量水合氯醛灌汤等。这里绿豆、生甘草、黄芩、冷水,及西药镇药性阴寒,用之有效说明药证相符。依据“以阴制阳,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推断,马钱子之性也当属温热。论定马钱子性寒,中毒所致应为阴寒证,复用寒凉的药物解救,势必加重病情。

综上,论定马钱子性寒,从诸方面看均与医理不合;称其性温,则群疑冰释,所以笔者认为马钱子性温。

5.《本草纲日》等论定性寒的原因  推究《本草纲目》论定“马钱子性寒”的原因在于: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就是说在《本草纲目》以前,人们对马钱子的应用尚少,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治疗经验,不可能象麻黄、黄连、常山那样,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如《本草纲目》称之无毒,就是明显的错误。另外当时李时珍也并未能将马钱子与木鳖子从形态上区别开来。在此条件下论定马钱子药性,则难免不出现错误。纵观《本草纲目》马钱子条目的“附方”中,刊方仅4首(治喉鼻2首、治癍疮入目1首,病欲去胎1首)。所治喉痹及癍疮入目的确去属实热证。但方中马钱子分别同寒凉的山豆根、熊胆汗、轻粉共用,用量尚平。因此设想,假若马钱子药性属阳,亦当为温性;其非对病因而设,仅取之温通开闭,散结消肿,急治其标。后世也有用单味马钱子治疗热证,如《串雅内编》治喉风、《外科证治全书》治流火、《樨灵本草》治疗牙痛等。但其都与冷水共用,道理与以上复方相同,皆寒热并用、清热解毒、开闭散结,治疗热毒壅遏证。此如同白虎桂枝汤中的桂枝,解毒蚀疮剂中的巴豆一样,并不能论定它们性寒。因此推测,由于《本草纲目》在药物学上的特殊地位,其后对马钱子应用也远无目前这样广泛,以致牵强附会,著书时因循旧学,使“马钱子性寒”之论沿用至今。

药性是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旨之谬,复水难收。河南风湿病医院国医大师娄多峰教授妄提谬论,称马钱子性温,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对该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