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马钱子性寒”质疑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2/28  浏览次数:1814

“马钱子性寒”质疑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近年在风湿、骨伤诸病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随着应用经验的积累,笔者对《本草纲目》及现行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96.59)论定的“马钱子性寒”提出质疑,并认为其当性温。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历代医家在阴阳学说指导下,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出现的治疗效果和反应的经验总结。故循此谈谈自已的看法。

1.治疗效果上  明代《鲁府禁方》曰:“治寒湿气作,脚腿痛,番木鳖子一两,两头尖三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空心烧酒调下。未止,次日再加二分,三服觉有汗即效”。清代《外科十三方》曰:“马钱子、枳壳二味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即能止痛愈伤,神验无比”。近年报道:生马钱子水浸后为末,装胶囊,每日0.9,分3次服。治疗脊髓非完全性断裂损伤引起的肢体麻木、凉痛,有效率88.9%/1980年《上海市药品标准》:“马钱子适量,研成细末,压片,用于关节骨肉酸痛、麻木、寒冷等症”;我院研制的“寒痹停片”(以马钱子为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证,3个月1疗程,有效率94.6%(曾试治于该病热证,有效率仅32.3%,无统计学意义)。此类文献殊多,治疗风湿、骨伤诸病寒证,以马钱子为君、重用,或单味应用,效果颇佳。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推断,其性当温。论定马钱子性寒,以其为主治疗该热证,文献罕见,从医理上欠通。

2.药物功用上  对于马钱子的功用,清代《外科全生集》曰:“能搜筋骨入髓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串雅补》曰:“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远胜它药”;《现代中华药海》曰:“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西药药理研究:其含主要有效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首先是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有改善微循环、刺激骨髓、活跃造血功能等作用;有抗风湿、通经络、消肿散结、强筋骨、活血止痛的作用。依据药性的一般规律:寒性药阴阳属性为阴,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镇惊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阳证、热证;温性药阴阳属性为阳,多具散寒解表、回阳、活血通络、止痛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阴证、寒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功能则与寒性药的一般规律不符。

3.中毒反应上  马钱子有大毒,其作用于人体后,最佳有效量与轻度中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