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正虚痹的预后调摄及现代研究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7774

        患病率为         1.61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虚证          63         患病率为         2.74

结缔组织疾病虚证               265         患病率为        11.52

神经系统疾病虚证               147         患病率为         6.39

肿瘤虚证                        96         患病率为         4.17

9个系统的患病率,与本科所收住院的病种分布有关)

以上资料说明,虚证见各个系统各种疾病,分布广泛。从某一角度也提示前人提出“百病多虚”的观点。同时从资料中又看到,属于10类风湿病之一类的结缔组织疾病虚证,在所观察疾病虚证中,发病率最高。由此也说明,将“虚证”,尤其将“风湿病虚证”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虚证本质的现代研究概述

我国自50年代开展中西医结合以来,对虚证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能对虚证的本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在《内经》中有五虚症状的描述,有学者认为五虚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分别是:“脉细”,是由于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心收缩力减弱,心每搏输出量减少,血管充盈度降低所致;“皮寒”,是由于上述原因,体表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流量减少,因而热量不足;“气少”,是由于心收缩力减弱,心每搏输出量减少,呼吸中枢缺氧,兴奋性低下,所以呼吸表浅微弱;“泄利前后”,是由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饮食不入”,则与胃肠分泌及运动功能减退,胃平滑肌紧张度降低,胃扩张松弛,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饥饿性收缩消失等有关。有学者认为:虚证涉及范围很广,不是专指某一种疾病,几乎包括所有的慢性疾病和部分急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虚弱、衰老等情况下机体所处的状态。虚证状态下,人体内在的各系统功能必然会有相应的改变,并将从现代医学角度得到阐明。兹将有关研究概述如下:

1)虚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从虚损病人死后尸解发现: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睾丸或卵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故认为虚证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是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严重的慢性炎症及各器官细胞变性。

2)虚证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功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中医“正气”的表现。在虚证状态下,可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比较一致地认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虚证的共同特点。在阴虚、阳虚以及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虚证时均可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随着细胞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