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仅吃不饱,孩子们还穿不暖;重返中医学院后,为让孩子们吃饱饭,老伴到服装厂打工时被机器轧成重伤……
直到1986年,娄多峰晋升为教授,孩子们又都有了工作,生活才得以温饱。如今,娄多峰已过上小康乃至富裕生活,但他仍不忘昔日穷困生活之艰辛,深知“家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的道理,遇到有困难者,总是尽力帮助。
在三年困难时期,娄多峰上有老下有小,仅靠53元的工资维持全家生计。一次,他在厕所里拾到一个皮包,发现有50斤全国粮票,100多元现金。他环顾四周,心中顿时泛起如获至宝的喜悦,但转眼间,他的脸上就显出愧疚的神色,立即将皮包上交给了党组织。第二天,当那位来自陕西的中年人拿到失而复得的皮包时,哽咽着说:“河南人好!共产党好!”
一次,一位浙川县贫困山区的老农来郑州求医,不料,所携看病之款被小偷偷去。当娄多峰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给老人安排了住处,而且还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免费给患者拿药。老人临走前,他还特意送来路费,把老人送上车。
娄多峰一直有这样的习惯,在接诊患者时,特别是贫困患者,从不开价格昂贵的药品,而是用单方草药医治,再免费赠送部分成药。需要长期治疗而又无经济能力的患者,他总是开个既能治病又能节省大量开支的处方,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的经济负担。
小款小额,娄多峰舍得,拿得出;兴办公益事业,他也毫不吝啬。
河南中医学院成立骨伤系,为激励同学们发奋学习,他捐资2万元,设立“娄多峰奖学基金”。
全国6版中医学院教材修订会在郑州召开,他捐资1万元。
洛阳正骨医院为原院长高云峰铸造铜像,他捐资1万元。
原阳县兴办文化事业,他捐资3.9万元。
…… ……
当有人问其原委时,娄多峰总是笑着说:“钱财身外物,仁义值千金;行事存德,不问前程!” 他还说:“做人要有人格,行医要有医德;穷莫穷于无志,贱莫贱于无知。”在他看来,济困扶危、知仁重义比泰山还重,比黄金还贵。
作为医生,娄多峰身上注入了医家的精湛医术和富于创造性的遗传基因;作为学者,娄多峰身上漫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淡泊情怀和高尚人格。
60年来,娄多峰诊治痹症患者25万多人次,总结完备病例2.5万多份,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创造了中国治痹史上的“五个第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顽痹不可治愈的现代神话。
娄多峰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