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2/2/28 浏览次数:1726
明·李士材《医宗必读·痹》指出:“在外者祛之犹易,入脏者攻之实难。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散风燥湿,似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实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认为风湿病为风寒湿三邪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临床上往往合而成痹,不能截然分开,所以治疗风湿病时,散风、散寒、利湿都不可废,但要据证分清主次,还要结合补血、补火、强土等,扶正祛邪兼顾。
明·张景岳则认为治风湿病“有火者宜从清凉,有寒者宜从温热”,“最宜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
明·王肯堂则认为,风湿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闷、有瘀血、有滞血、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故顽痹之治,还应考虑益肾壮督,标本同治,收效始可较速。
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湿病久则血瘀入络,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以搜剔宣通经络,药如全蝎、地龙、穿山甲、蜣螂虫、蜂房之类,并提出“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虚人久痹宜养肝肾气血,对后世影响颇大。
清·顾松园在《顾氏医镜》中,针对热痹及风寒湿痹在临床上的诸多症状,提出了通经活血、疏散邪滞、降火清热豁痰的治疗原则。
此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容川的《血证论》,均对风湿病中的瘀血致病说和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作了较深入的阐发。王氏提出身痛逐瘀汤,为目前治疗瘀血痹的名方。
总之,历代医学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风湿病的治疗作了不断的探索,使之逐步丰富发展,日臻完备。为我们积累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经验。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