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中医如何治疗干燥综合征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22  浏览次数:2352

10g  玄参10g  百合10g  沙参15g  青果10g  阿胶10g  桔梗10g  贝母10g  知母12g  山药10g

   加减:口咽干燥甚者,可加芦根、甜柿霜、乌梅;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白薇、鳖甲。

   7)肝肾阴虚

症状:眩晕耳鸣,口干目涩,视物模糊,两胁隐痛,爪甲枯脆,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沉弦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方药:一贯煎合左归饮加减。

枸杞子15g  菊花10g  生地10g  熟地10g  沙参15g  麦冬15g  首乌10g  白芍10g  旱莲草10g  木瓜10g  山萸15g  桑椹10g

   加减:眼干涩,视物模糊者,加石斛。

   8)脾胃阴虚

   症状:舌干口燥,干呕呃逆,饥不欲食,胃脘隐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稍数。

   治法:健脾益胃,养阴生津。

   方药: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石斛10g  生地10g  玉竹15g  白芍10g  知母10g  甘草10g  玄参10g

   加减:若脾阴不足而致“脾约”证,见大便难,宜用麻子仁丸。

   9)气阴两虚

   症状:唾液腺肿大(以腮腺为主),质松,呈弥散型,面无华,动则气急,腰膝酸软,口眼干,口渴欲饮,大便干或溏,胃呆纳减,易感冒,舌淡胖,边有齿印,尖红,少苔或白腻,或舌上有糜点,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滋阴补肾。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加减。

生熟地各12g  太子参30g  炒党参9g  当归9g  黄芪12g  怀山药9g  制首乌9g  制黄精9g  豆花9g  旱莲草15g  白术9g  白芍9g  炙甘草6g

2)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知柏地黄丸、桑麻丸、养胃舒冲剂、还少丹、大黄虫丸、血竭胶囊、昆明山海棠片。

   3)单验方

   1)润燥六黄汤:生地、熟地、黄连、黄芩、黄柏、当归、麦冬、天门冬、玄参、黄精。

   2)活血生津丸:知母、玉竹、川芎、赤白芍、丹参、红花、枸杞、生熟地、石斛、莪术。

   3)三紫汤:紫草、紫竹根、紫丹参。

   4)健脾益气增液汤:太子参、生芪、党参、云苓、天花粉、麦冬、甘草等。

4)食疗:百合粥、菊花猪肝汤(《百病中医药膳疗法》)。

5)针灸疗法

①口眼干燥属肝肾阴虚者,针刺肝俞、肾俞、百会、内关、阴陵泉。

②腮腺肿大者,针刺中渚、太冲、阳陵泉。

③关节肿痛属风寒者,可艾灸神阙;属风湿者,针曲池、膝眼、鹤顶、血海、昆仑、委中、劳宫。

   6)外治法

①眼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