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型病因探讨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8  浏览次数:2194

实际上,药物在古籍中多数是有“毒”的,“毒”既包括药物的毒性,也包括了药物性味的偏颇。中医治病是以药物性味的偏颇来纠正因邪气导致了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治疗AS同样也是此理,值得重视的是:其一,AS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久服中药,容易造成偏胜。正如张从正所述:“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之谓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儒门事亲·卷二·十七》)。此之“毒”,一指久服中药,必致偏胜,偏胜则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成为“药邪”;一指药物弊端而言。任何药物都有利、弊两方面。其二,治疗AS的中药很多是藤类、虫类药,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在治疗AS时,多数医家都能够严格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做到“中病即止”,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对脾胃功能的伤害。然而仍有人滥用中药,损伤了患者的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出现纳呆、腹胀、泄泻、恶心等,反而加重了病情。

  3 情志因素

  中医学认为正常的情绪变化,对机体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七情太过可直接损及相对应的脏腑及其功能。AS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且易反复发作,因此极易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产生焦虑、烦躁、忧郁等,并且可能长期存在。有调查显示,约43%的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症状,而这些情绪变化与中医的“思”相对应。脾主思,思虑过度,忧思日久,则直接损伤脾土或引起脾气郁结, 脾脏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脾运化无力,胃受纳腐熟失职,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至泄泻或便秘等。

  现代研究认为,胃肠运动除了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进行调节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脑肠肽从中枢和外周调节着胃的运动功能,至少有20种脑肠肽的存在反映了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在起源上的内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和脑内存在高浓度脑肠肽的事实,可以确定脑肠肽不仅在外周广泛调节着胃肠道的各种功能,而且在中枢也参与对胃肠道生理活动的调节。过度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精神过于集中不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并且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肠神经,而使脑肠肽及消化道黏膜免疫系统发生改变,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出现不思饮食或纳食减少等症状。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