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瘀血痹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2304

【病因病机】

1.病因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导致瘀血产生的原因很多,瘀血既成,作为再生病因,或复感外邪,或直接闭阻经络,而发痹病。所以讨论瘀血痹的病因,就必须涉及瘀血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六淫致瘀:在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后,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可引起瘀血的产生。

1)寒邪致瘀: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侵入人体后会导致血液凝滞,或引起经脉收缩牵引,致使血流缓慢而形成瘀血。《灵枢·痈疽》:“寒气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脉不通。”言明了血受寒凝而致瘀的病理变化。

2)热邪致瘀:热为阳邪,入血后可煎耗血中津液,凝聚致瘀,或是迫血妄行,致离经之血不散而成瘀。张仲景对热邪致瘀多有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热之所过,血为之凝结。”《伤寒论》中“发热七八日至六七日不大便,有瘀血也。”其后的诸多医家,也论述了热邪是引起瘀血的病因。如叶天士“夏日热久入血,最多蓄血一证。”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称:“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成瘀。”王清任《医林改错》言“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等。

3)湿浊致瘀:湿为阴邪,侵犯人体后易阻遏气机,引起气行不畅,进而可影响血行而致瘀。朱丹溪:“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痹症》曰:“痹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

4)风邪致瘀:风为阳邪,其性升散而善行,若入血中,与血搏结,则可致瘀。如清·尤在泾言“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为痹”。

另外,暑邪为阳邪,属火热所化,暑多挟湿,易伤津耗气。暑邪侵袭人体,热伤津液,脉道干涩,气耗无力推动血行,湿阻血行不畅,可致瘀血的发生。燥邪其性干涩,侵犯人体,最易伤耗人体的津液。津液亏耗可致血液滞涩不畅,从而发生瘀血。

2)七情致瘀:七情乃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所产生的不同情志反映。当情志活动异常,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活动,及气血的运行,便会导致瘀血的形成。如《奇效良方》曰:“大怒则可使气乱而逆,血失常度”。《医学入门》:“瘀血痛有常处,或逆思逆郁而得。”临床确有一些患者渐因情志不遂而发瘀血痹病。

3)饮食致瘀: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若饮食失去节制,或有所偏嗜,则会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气机紊乱,血行异常,引起瘀血。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瘀血篇》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4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