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732
由于瘀血闭阻经络,导致以关节筋骨肌肉刺痛、肿胀、重着、麻木、屈伸不利,或肌肤有硬结、瘀斑,甚则关节畸形为主的痹病称之“瘀血痹”。或称“痹病瘀血证”、“蓄血痹”等。西医各种慢性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外伤后遗症、结节性红斑、硬皮病、红斑狼疮等,出现瘀血证候者均按瘀血痹辨证论治。
【历史流源】
《黄帝内经》中虽无瘀血一词,更无瘀血痹称谓,但其已经认识到,当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时,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故《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在瘀血引起的病证方面,《内经》着重谈到痹病和疼痛。对痹病,《素问·痹论》所涉甚广,说:“心痹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认为血脉瘀阻是痹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涩曰痹”。《素问·五脏生成篇》也说:“血凝肤者为痹”。疼痛为很多疾病所有又是痹病最突出的症状。《内经》提出调畅血行,祛除恶血的治疗思想。《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宜决之”。《素问·针解篇》明确指出:“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痹病的认识强调外邪及正虚,而对瘀血致痹论述尚少。唐宋至明代对瘀血的认识逐步深入,该类治疗方药大量出现。但明确指出瘀血致痹者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书中有“瘀血致痹说”。其所创立之“身痛逐瘀汤”更是治瘀血痹之名方。其曰:“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论阴亏,遂用滋阴药,又不效。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不能活。……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唐容川《血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又继之而走,对痹之属瘀者亦颇多阐发。现代娄多峰《痹证治验》,首先将其作为独立的痹病子病提出,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同。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