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园地 | >> 首页 - 科普园地 |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776
由于病邪闭阻,引起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等组织经络气血不通,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之“邪实痹”。也称“实痹”或“痹病实证”。该类病证多见于痹病的早期及患者体质壮实,正气未虚者。现代医学的各类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等的早、中期,及活动期多属邪实痹的范畴。
【历史源流】
《黄帝内经》未明确提出“邪实痹”之名,但所论述的痹病病因病机,则以邪实为主,并特别强调外邪在痹病中的主导作用。《素问·痹论》开篇即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内经》所论痹病的病因病机,注重风寒湿三者,虽内有痹热之说,则认为属风寒湿邪所化而成。汉·张仲景将痹病分为三类:太阳风湿(即“湿痹”),历节病,血痹。对于前两者,强调邪实是痹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主要病因病机。如《伤寒论·太阳篇》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病,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此以方测证,当属寒实。华佗《中藏经》补充了《内经》有关痹病的病因学说,提出了痹病与七情等因素有关。该书《论气痹第三十四》曰:“气痹者,愁忧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于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而邪气愈胜,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虚而不能行…壅而不散则痛,流而不聚则麻。”《论肉痹第三十六》曰:“肉痹者,饮食不节,膏梁肥美之所为也。”虽有人疑《中藏经》非出自华佗之手,但作为前人对痹病的认识也当受到重视。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提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主张在病之早期及时用汗、下、吐三法攻痹。综合近现代文献对痹病辨证论治,强调邪实者仍为数居多。因此深入对邪实痹的研究,对痹病的转归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河南风湿病医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时刻在线 豫ICP备17002169号-1
联系电话:0371-65591140 传真:0371-65591522 医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南侧(大桥收费站西侧500米左右)
来院路线:G9路公交车,花园口社区公交站下车,向前步行170米路东到河南风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