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须知
  • 就诊须知

  • 门诊流程

  • 住院流程

  • 医保管理

  • 来院地图

  • 来院路线

科普园地 >> 首页 - 科普园地
产后痹的历史源流

来源:河南风湿病医院  更新时间:2011/8/14  浏览次数:1072

产后痹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之邪而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证。产后痹的范围较广,凡西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发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者,均可参考产后痹治疗和调护。

【历史源流】

产后中风身痛,首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文字虽简,而涵义深邃。隋代巢元方等所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列有产后中风候,包括有产后身痛的内容。至唐代,我国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问世,阐述了产后中风有感受风寒,伤及皮肤、经络、筋脉,致“身体疼痛”、“四肢拘束、筋节掣痛”等症状,并认为:产后气血耗伤未复,风寒冷气易客于皮肤、经络,使机体疼痹羸乏,若不及时治之,风寒湿之邪可循经传入肌肉、筋脉,甚者侵害脏腑,危及生命。《千金方》中亦有治疗产后中风引起的肢体疼痛和产后湿痹、诸风毒痹的方药(包括药酒方)。宋代《太平圣惠方》、《三因方》、《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严氏济生方》、《妇人良方》等著作中对产后中风的论述,皆宗《经效产宝》之旨而有所深入。在《易简方》、《妇人大全良方》、《得效方》、《拔粹方》、《徐氏胎产方》和清代《济阴纲目》、《叶天士女科》中,有关产后中风肢体疼痛方面的论述,基本与《妇人大全良方》一致,所不同者只是治疗方药中所用药味与药量多少有别而已。唯独清代傅山在其所著《女科》中,首次提出“鸡爪风”之名。此指产后感受风寒湿之邪,致经络痹阻,引发肢体疼痛、指趾僵硬、挛缩不伸或不收,其形似鸡爪的一种证候,此与西医学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近似。在中医古籍中,对妇人产后所患痹证,多以“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中风”、“产后筋脉拘急”、“产后鸡爪风”等相称,而没有“产后痹”的病名。为突出本病的发病特点,在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路志正主医师的倡议下,将产褥期和产后百日内所患的痹病,定名为“产后痹”。